这份《家庭防蚊清单》藏着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的 “阻断密码”!
气温升高蚊虫狂?这份《家庭防蚊清单》藏着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的 “阻断密码”!
气温升高、降雨增多,蚊虫也进入了活跃期。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而伊蚊依赖积水繁殖。一旦家中有积水等孳生地,就可能成为蚊子滋生的“温床”。
家庭是蚊虫孳生和叮咬的高频场所,也是防控的*道防线。没有积水,就不会有蚊虫孳生;没有蚊虫,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就无法传播。
为了从源头切断传播链、守护家人健康,请收好这份《家庭防蚊清单》并行动起来,让蚊虫无处藏身!
《家庭防蚊清单》
一、核心原则:清除蚊虫孳生地
1. 阳台/窗台:重点清理积水容器
花盆托盘每周彻底清洗,防止积水;闲置的水桶、脸盆、玩具、轮胎等物品,要倒扣存放或收进室内,避免积水;废旧瓶罐及时丢弃,防止雨水积聚。
地漏/排水口:用防蚊网罩住阳台地漏,每周用开水冲洗一次(能杀灭可能残留的蚊卵)。
植物与水景:水培植物(如万年青、富贵竹)每周换水1~2次,同时清洗根部和容器内壁;小型鱼缸或水池可投放食蚊鱼。
2. 厨房:杜绝“隐蔽积水”
水槽:餐后及时清理残留水,用抹布擦干;定期疏通下水管,避免管道内积水。
餐具:碗筷洗完后沥干水分,不长期泡在水池里;闲置的锅碗瓢盆倒扣存放。
垃圾桶:使用带盖垃圾桶,每天清理厨余垃圾,桶内及周围不残留汤水。
抹布/海绵:用完后拧干水分,挂在通风处,避免因潮湿滋生蚊虫。
3. 卫生间:保持干燥无积水
洗手池/浴缸:使用后及时排水,擦干池壁;地漏加装防蚊塞,或每晚用盖子盖住。
拖把/水桶:拖把用完后彻底拧干,挂在通风处;水桶清空后倒扣,防止积水。
洗漱用品:漱口杯、洗面奶瓶底等缝隙处每周清理一次,避免积水残留。
洗衣机:排水管道保持通畅,底部定期擦拭,不残留冷凝水。
4. 客厅/卧室:排查“小角落”
空调/加湿器:空调接水盘每周清洗一次,倒掉冷凝水;加湿器水箱每周换水,避免内壁孳生蚊虫。
宠物用品:宠物饮水碗每天换水,清理碗底污垢;宠物笼托盘及时清理尿液和积水。
儿童玩具:需装水的塑料玩具,玩耍后倒空水分,晒干后收纳;毛绒玩具定期晾晒,避免因潮湿吸引蚊虫。
5. 户外/庭院(如有)
排水沟:定期疏通,清除落叶、淤泥,确保排水通畅。
积水容器:废弃的花盆、玻璃瓶、轮胎等必须彻底清除或钻孔排水;暂时不用的容器需倒置存放。
水景设施:池塘、喷泉等安装循环系统;假山等有积水凹陷处每周冲洗,防止蚊虫孳生。
6. 农村:院落与户外区域
房前屋后:清理柴草堆、废旧农具下的积水;农用塑料薄膜、化肥袋等展开铺平,避免凹陷处积水;闲置的农用桶、瓦罐必须倒扣或钻孔排水,不可露天堆放。
农田与菜地:灌溉后及时疏通田间排水沟,避免形成“积水洼”;菜棚内的浇水壶、喷雾器用完后倒空,挂在通风处;雨后检查地膜覆盖处是否有积水,及时戳孔排水。
禽畜圈舍:猪圈、鸡舍的饮水槽每日清理,换水时冲刷槽底;粪便及时清理并堆肥(覆盖塑料布,避免雨水渗入形成积水);圈舍周边1米内定期喷洒灭蚊幼药剂。
水井与水缸:水井加盖密封,取水后及时盖好;家用储水缸每周换水1次,缸口加盖,取水工具(如水瓢)保持干燥,避免缸边残留积水。
沟渠:村口公共沟渠若堵塞,及时联系村委会组织清理,避免杂草丛生导致积水滞留。
二、物理防护:减少蚊虫叮咬机会
1. 家居防护
门窗:安装纱门、纱窗,破损处及时修补;傍晚和清晨(伊蚊活跃时段)尽量关闭门窗,或通过纱窗通风。
蚊帐:儿童床、老人床优先使用蚊帐,睡前检查蚊帐是否有破洞、边角是否掖好。
灭蚊工具:家里放置灭蚊灯(建议选物理电击式,避免化学污染),每周清理一次蚊尸和电网。
2. 个人防护(外出时)
衣物: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,减少皮肤暴露(伊蚊偏爱深色衣物)。
驱蚊产品:皮肤涂抹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或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蚊液(按说明书使用,儿童注意安全性);衣物上可喷洒驱蚊喷雾。
活动时间:尽量避开早上7:00~9:00、傍晚16:00~18:00(伊蚊活跃时段)外出;如需外出,避开草丛、树阴、积水附近等蚊虫密集区。
3. 农村防护
户外劳作:下地干活时穿长袖劳保服(袖口、裤脚用橡皮筋扎紧),戴宽檐草帽(帽檐可缝一圈防蚊网),裸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液。
儿童防护:孩子在院落玩耍时,穿浅色长袖衣裤,在脚踝、手腕贴防蚊贴;傍晚后尽量不让孩子在柴草堆、猪圈附近玩耍,避免蚊虫密集区。
三、化学防制:必要时科学用药
室内可使用电蚊香液、蚊香(选正规合格品牌,避免在密闭空间长时间使用),睡前1~2小时点燃,睡觉时关闭并通风。
户外环境:针对阳台角落、绿化带、院落墙角、杂草丛等蚊虫聚集区,可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低毒杀虫剂(如拟除虫菊酯类),喷洒时避开食物、餐具和宠物;农村地区尤其要避开蔬菜、瓜果和禽畜饮水处。
注意事项:儿童、孕妇、老人及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房间,尽量少用化学药剂;药剂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,过期药剂按垃圾分类处理。
四、日常习惯:长期坚持防蚊意识
1. 城市居民防蚊
定期检查:每周固定1天全家一起做“防蚊大扫除”,重点排查积水隐患(尤其是雨后)。
社区联动:发现小区公共区域(如绿化带、下水道)有积水或蚊虫密集,及时向物业、居委会或疾控部门反馈。
2. 农村居民防蚊
集体行动:联合邻里定期开展“全村灭蚊日”,共同清理公共区域的积水(如村口池塘、共用排水沟),形成“互相监督、共同防控”的氛围。
家禽管理:养鸭、养鱼的农户,可将鸭群赶到积水较多的田间或沟渠,利用鸭子吃蚊幼虫的习性减少蚊虫。
通过以上清单,能系统性切断蚊虫的“生存链”和“叮咬链”,从家庭层面筑牢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的预防防线。